[摘要]520资源网...
当看到“仙剑奇侠传”这五个字之后,你是什么样的心情?
怀念?喜爱?惆怅?怨愤?每一个词都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于“仙剑”的不同感受。而把这些词加在一起,就组成了“曾经热爱或现在期待《仙剑奇侠传》的游戏玩家”。
我相信这些玩家也都幻想过下一代的《仙剑奇侠传》。
当“Palgame”的英文字符亮起时,精致的人设、具有突破性又连贯的剧情、流畅的打斗一一在屏幕里出现。
但可惜,即使大宇已宣布《仙剑奇侠传》下一代单机使用虚幻4引擎制作,我们仍应该明白,理想并不是一个引擎可以完全实现。
在下一代单机发布之前,大宇发了一个全新的仙剑版本——《仙剑奇侠传:幻璃镜》(以下简称“幻璃镜”)。这个版本发布后,海南房价,有人说“这已经不是仙剑”,也有人说“请大宇收起自己的下限”。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跨越从“仙剑”到“仙剑”的门槛,也不是所有人在跨越之前都了解这个门槛有多高。
今天,我们看看这个门槛到底有多高。
仙剑奇侠传四
《幻璃镜》是基于《仙剑奇侠传四》进行的一次剧情续作。而提到《仙剑奇侠传四》,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些事,有关上海软星。
上海软星关闭前的最后一个作品是《仙剑奇侠传四》,上海软星重启后的第一款作品是《幻璃镜》。《仙剑奇侠传四》的成就说起来非常简单,被新一代“仙剑粉丝”奉为里程碑。有这个历史在,《幻璃境》基于《仙剑奇侠传四》并不让人感觉突兀。
在对人设进行推翻重做之后,保持《仙剑奇侠传四》作为剧情过渡,将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效中和玩家对新人设的排斥感。虽然不多,但确实达到了效果。
于是,在《幻璃镜》中,玩家依然可以看到并拥有云天河、韩菱纱、柳梦璃、慕容紫英等经典人物角色。但是由于故事已经转变,这些经典角色将以“卡片”和“阵法”的形式存在于玩家的行囊之中。
新的东西
玩家渴望新的东西,几年来每一代“仙剑”新作出来时,玩家总爱评论“毫无新意的炒冷饭”。转变过大,玩家仍会大呼“毁了”。
但实际上这种矛盾的结果毫无意思。它摧残地是玩家自己。
它本来就不是你想要的那个3D传统仙侠游戏续作。中规中矩地继承,那续作无非也就和之前的换皮没有不同。
有三个值得说的新东西。
人设。不仅仅是推翻重做,《幻璃镜》的人设仍然保留了“仙剑”一直继承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道教文化元素。即使透露着一股“动漫手绘”风, 你会感到突然不适,但不妨碍其骨子中仍保留的“仙剑”元素。
战斗。“仙剑”经历了从回合制到半即时制的发展,而《幻璃镜》则是彻彻底底地将战斗跳转到了“即时ACT”。必须承认,其ACT动作并不严谨,但ACT动作必备的基础也基本上都有了。
画面。和人设相同,整个《幻璃镜》的画风也变成了“动漫手绘”。其整体的色调仍继承了“仙剑”的红蓝色系,甚至比单机版本更加突出,增加了一点二次元的“小清新”。
在讨论“《幻璃镜》带来新的东西”这个小题目时,同事有指出“剧情”也是一个部分。但我认为,新的作品一定是新的故事,这种新的内容最没意思。
人设、战斗和画面是《幻璃镜》对“仙剑”改变最多的。为游戏带来质变的,才是新的内容。
这些新的东西,让《幻璃镜》相比单机仙剑更加流畅。如果你试着接受“动漫手绘”的画风,你可能会对这种不一样带来的“冲击感”产生好感。
《幻璃镜》完整版战斗试玩视频
《幻璃镜》为仙剑带来的
拥有无缝连贯剧情体验的“仙剑”是怎么样的?
我们印象中“仙剑”的剧情,通常均由对话来作为主体推进。
虽然《仙剑奇侠传四》后来有配音版,但正式对“仙剑”启动全配音从《仙剑奇侠传五》算起比较合适。文字版对话,往往需要间隔来满足玩家浏览需求,但加入配音后这一间隔就没有太多必要存在于游戏的固化设定中。即使是聚集了最优秀的中国声优配音,仍缺少故事性。
对话听起来不突兀、不断拍,是最基础的故事代入感要求。但“仙剑”直到《幻璃镜》才正式满足。
《幻璃镜》在剧情推进上,将对话的连贯性进行了优化,基本上完成了无缝对话。
《幻璃镜》配音剧情过场演示
#p#分页标题#e#总结
《幻璃镜》是一款手机游戏,它有手机游戏的娇气——为碎片化时间做的割舍。
其战斗并非是全程手动操作,其主线剧情推动依靠一个一个副本来推进。
虽然游戏对传统认知上的“仙剑”做了几乎翻天覆地的改变,但它骨子里的“继承”仍然未动。
不得不承认,《幻璃镜》不仅仅是“仙剑”二十二年来改变最大的一部,而且可能是近几年来最具有代入感的一部“仙剑”。
简而言之,我们不能用“换皮手游”或者“损害IP”的眼光来看《幻璃镜》,那样会丢失了它的温度。论核心玩法,收集、养成、动作,无论哪一个都在现今游戏类型中只能算中规中矩。但它很适合中国玩家,尤其是中国的“仙剑玩家”。
只不过,看你氪的起多少。